“嘎酷之乱”:酷派手机的风波与重生困境

日期:2025-08-26 11:56:30 / 人气:16



近日,网红“反诈老陈”公开质疑“嘎子哥”谢孟伟直播间所售699元酷派手机是否为正品,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将酷派手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嘎子哥卖手机遭质疑,酷派官方回应混乱

8月21日,“反诈老陈”发布视频质疑“嘎子哥”直播间销售的699元酷派手机为非官方正品,并喊话酷派官方。面对质疑,“嘎子哥”在直播间强硬回应,称所带货产品都是正品,“反诈老陈”是在“蹭流量”。

事件发酵后,各方焦点集中在酷派官方态度上。8月24日,酷派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表示“没有这款产品”,多家媒体咨询也得到相同答复。酷派官方客服称问题已向上反馈,领导表示8月25日作出正式回应。然而,酷派官方正式回应确认产品为正品,但仍在各平台审核上架中。可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再次咨询酷派京东自营店客服,对于所售酷派X60是否是嘎子哥带货那款以及价格差异等问题,客服依旧不清楚。酷派抖音旗舰店客服对于相关问题的回答也存在前后矛盾。此外,随着酷派官方X60发售,嘎子哥橱窗所售699元的酷派X60不再显示。博主“小白开箱”还对该手机造型提出质疑,认为其几乎照搬兰博基尼W2024。而嘎子哥能在官方未上架前售卖且价格更低,以及699元和799元有何不同等问题,酷派方面至今未答复。

手机业务萎缩,加密货币成第二大收入来源

风波背后,酷派手机早已风光不再。自2015年起,酷派集团收入急转直下,2015 - 2017年营收大幅下降且连续亏损,此后多年经营状况也未实质性好转,除2019年短暂盈利外,多数年份处于亏损状态,营收下滑趋势未改。2022年营收跌至2.99亿港元,2023年虽有微弱回暖,但盈利端依旧承压,2024年营收增长幅度显著扩大,但盈利困境进一步加剧。

酷派手机业务陷入泥沼,自2022年年报起未再披露出货量情况,从种种迹象推断,近些年其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导致营收规模不断萎缩。2022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仅19.56万台,市占率约0.15%,几乎可忽略不计。移动电话及相关配件收入与巅峰时期相比也相差甚远。

不过,2024年酷派集团营收增长得益于加密货币业务的扩张以及移动电话业务销售的增加。加密货币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大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从2023年的865万港元增长到9700万港元,营收占比提升至19.56%。但公司毛利有所下降,原因是移动电话业务若干产品处于清货阶段且低利润硬件产品存在。

曾是国产手机巨头,如今复兴艰难

曾经,酷派和华为、中兴、联想并称为“中华酷联”,是国产手机市场的四大主流品牌。2012年,酷派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1%,2014年5月,市占率飙升至23.10%,跃居市场第一。彼时正值定制机时代,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话语权强,酷派借此发展,2004年港股上市时年收入仅2.46亿港元,2014年增至249亿港元,90%的销售依赖运营商。

然而,2014年年中政策突变,电信运营商压缩销售成本与补贴,酷派为冲击销量提前大量囤货,运营商补贴取消后货物滞销。2014年上半年末,酷派存货规模大增,经营压力剧增。为缓解危机,郭德英两次转让股权套现后离开公司,酷派进入贾跃亭时代。但乐视债务危机爆发,贾跃亭辞去酷派集团董事长职务,乐视清仓酷派股份。

接盘的是伟晖投资,实际控制人是90后陈家俊。但陈家俊接手时,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酷派突围难度大,面临人员、产品、渠道调整的难题。陈家俊挖来小米前高管团队,主打高性价比产品,从低端市场切入,推出千元机、百元机,渗透三四线城市及下沉市场,渠道改为区域直供模式。2019 - 2021年,酷派多次募资,陈家俊喊出“3年重返第一梯队”的口号,但目前酷派的“复兴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嘎酷之乱”暴露出酷派手机在产品质量、官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其手机业务的萎缩和加密货币业务的发展,也反映出酷派在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无奈。这家老牌手机厂商能否在时代的夹缝中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仍充满未知数。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