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看《南京照相馆》是在搞“仇恨教育”?
日期:2025-08-18 18:17:35 / 人气:23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上映并获巨大成功,然而相关话题引发舆论争议,有人质疑该电影过于血腥暴力不适合孩子观看,甚至认为是在对孩子进行“仇恨教育”。
《南京照相馆》:克制呈现历史
《南京照相馆》是21世纪以来较好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它以南京百姓视角展现浩劫中人们的挣扎求生,没有良心未泯的侵略者、幡然悔悟的汉奸和猎奇式噱头,用留白、照片等手法极为克制地表现日军兽行,营造出压抑恐怖的气氛。但即便电影表现克制,对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人们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依然有十足的震撼和恐惧。影院里就有孩子被吓哭,家长不得不带其离开。从观影体验看,10岁以上、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观影较为合适。
反驳“仇恨教育”论
认为《南京照相馆》在进行“仇恨教育”的人,忽视了电影本身的克制性。如果大幅弱化残酷度仍能产生所谓“仇恨教育”效果,那真正的“仇恨教育”源头是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导演申奥表示,不希望电影传播暴力噱头和仇恨种子,而是希望观众立足当下,展望和平,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吾辈自强。带孩子了解这段历史,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而不是去“仇恨”。
国际视角:正视历史教育
国外二战史观教育
“仇恨教育论”并不稀奇,国内优秀影视作品常面临类似质疑。但从国际上看,二战胜利国都重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传承。美国多数州立法规定中小学必须教授纳粹大屠杀史,让学生认识种族与宗教仇恨的危害,培养抵制偏见的责任感。学校会安排高年级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等影片,讲二战历史时也不回避日本军国主义与太平洋战场,形成完整历史链条,影视作品也不回避日军暴行。澳大利亚对日本丝毫不留情面,将达尔文轰炸日定为纪念日,反映日军暴行的电影毫不留情。以色列及犹太人对大屠杀历史高度重视,相关影视作品众多且影响力大。
日本:扭曲的历史教育
日本是反面教材。右翼势力持续篡改和美化历史,一些右翼主导编写的教科书刻意淡化甚至删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罪行表述。极右翼二战史观的集大成者游就馆展示日本极右翼扭曲的史观。日本所谓的反战电影大部分“反战败不反战”,只渲染平民悲惨遭遇,不提战争源头和平民对侵略战争的支持。这种没有反思只有哭惨的扭曲历史教育,会让日本下一代形成错误的历史观,若不纠正,历史真相可能被篡改,对日本和世界都是隐患。
培养孩子正确历史观
个人观点与做法
作者虽因孩子年龄小未带其看《南京照相馆》,但认为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可组织观看。作者不会对孩子进行口号式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让孩子全面了解历史与事实,自己思考并得出结论。父母职责是确保孩子不被蒙蔽和欺骗,避免孩子因无知而相信歪曲的历史版本。
培养原则与方式
在培养孩子历史观时,作者坚持真实与理性原则。真实就是让孩子看到民族曾经的屈辱和磨难,以及先烈们的牺牲和抗争;理性是让孩子明白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汲取教训让未来更美好。孩子识字后,作者会带其看历史纪录片、参观纪念馆、看书,不直接给出结论,希望孩子在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后,自己思考相关问题并形成历史观和价值观。作者尊重孩子不同观点,但前提是孩子全面掌握客观信息后得出结论。如果孩子因了解历史真相而产生悲愤或难过情绪,这是同理心和良知萌芽的表现。
《南京照相馆》从南京普通人角度切入,能让孩子更有代入感,理解历史悲剧的沉重。家长应让孩子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创造美好未来。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一局打掉上百元,羽毛球怎么越吐...08-26
- “嘎酷之乱”:酷派手机的风波与...08-26
- “消费刺客” 退烧背景下,中移动...08-26
- 海底捞开五星酒店:跨界背后的商...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