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了“原生公司”,却没能走出创伤
日期:2025-08-07 14:27:44 / 人气:68

“原生公司创伤”虽非心理学术语,却精准描绘了众多打工人的情绪困境,指个体在毕业后进入的第一家或职场早期对其影响重大的公司里,经历的持续性、负面且具长期心理影响的职场遭遇。这种创伤如同系统性后遗症,即便离开公司,恐惧、内疚等情绪以及自动反应方式仍如影随形。
创伤的具体表现
熟悉场景引发痛苦回忆
离职一年零四个月的王珂,以为能摆脱前司一切,但熟悉的声音、气味或画面会让隐痛瞬间爆发。打印店熟悉的钉钉提示音,让他想起前司被钉钉流程拖住、反复打回的经历,以及委屈、不甘和疲惫感;节日时,他因入职不满一年无法领取慰问品,还被领导要求帮忙搬慰问品,两年后在新公司看到同事领慰问品时,他仍难以动弹,仿佛回到被拒绝的下午。
工作经历导致心理阴影
产品经理Tina入职前司时满怀期待,但现实是作为新人得不到指导,还要面对领导严苛审视,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放养式”管理让她压力倍增,信心动摇,常被当众训斥。例会上领导无端质问让她崩溃大哭,后期甚至出现严重躯体化反应,向领导汇报时手抖,梦中还会重现被训斥场景。
团队氛围造成精神伤害
夏米入职第五个月遭遇长达数日的孤立与冷暴力。她主动汇报工作却换来领导白眼和冷漠,领导订奶茶请全组唯独落下她,会议上暗示他人“别理她”。她发言时同事无人回应,让她极度尴尬。离职近四年,只要领导稍显冷淡或对她区别对待,她就会陷入不安与紧张,精神坍塌是悄无声息的。
难以离开的原因
现实因素限制
王珂入职第一家公司在成都时工作理想,但父亲病重让他辞职返乡。回到广西后,编辑运营类岗位难找,几经周折才入职当地一家媒体公司。入职后工作内容与面试岗位不符,他申请换岗却遭反悔,碍于“跳槽太频繁简历不好看”的职场惯性认知和请假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坚持。
心理因素影响
夏米被公司的温情话术蒙蔽,面试时女性领导表现得温和可亲,介绍公司成功案例,提及记得员工生日、送限量周边礼物,打造“像家一样”的团队氛围,让她卸下心防。入职后虽发现部门气氛压抑、工作量超载,但因认同感变成控制手段,判断力被耗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忽略了环境危险。Tina则因公司规模大但会议室里反复上演“批评现场”,领导的批评让她下意识自责,逐渐变得麻木,只用“好好好”应付指责。年底表彰大会她负责的项目未获肯定,让她明白这是系统性的忽视。
创伤的普遍性与根源
群体性创伤症状
Tina刷到关于“原生公司创伤”的帖子,看到上百条类似经历的留言,才意识到自己不是个例。在职场互助群里,“公司PTSD”得到很多人的共鸣,这表明这不是个体的情绪脆弱,而是群体性的“创伤症状群”。
社会化根源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行坤指出,“原生公司创伤”精准勾勒了当代职场心理困境。第一份工作是个体与现实权力结构正面碰撞的场域,延续了家庭和学校习得的顺从逻辑,又将个体置于真实复杂的权力结构中,这种衔接的张力易造成心理创伤。现代职场是高度权力化的社会场域,个体处于从属地位,易受权威规训与情绪操控,与原生家庭的压迫机制相似。
职场评价体系与认知影响
刚毕业的年轻人对职场抱有高期待,遭遇否定或羞辱时,容易将外界打压转化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这与“首因效应”密切相关,早期自我否定难以轻易瓦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段锦矿指出,这不仅造成情绪受挫,还可能形成固化的认知结构,让人对职场环境形成“敌意性预设”,影响之后与所有组织的关系。
软性规训与结构性焦虑
职场中存在不被写入制度的“软性规训”,如不邀请喝奶茶、不拉进群聊、冷处理提案等,制造出反抗不合时宜的氛围,让人养成忍耐惯性。非制度化的权力秩序通过“人格化管理”渗透,领导风格和“企业文化”维持着这种氛围。此外,经济下行、招聘门槛升高、就业竞争激烈,企业要求员工展现“忠诚度”却无明确职业路径,劳动市场呈现“三层景观”,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受伤,他们试图靠“积累经验”获得安全感,却在压抑中降低底线,把“留下”当成策略。
走出创伤的方法
个体修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段锦矿指出,个体修复第一步是练习“外归因”,判断是自身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主动与同事求证。建立边界也很重要,要划清行为底线,练习“向上管理”,了解上司性格和沟通时机,建立平等互动。Tina逐渐分清哪些评价值得在意,哪些无须承担,她开始明白领导的情绪不是自己的责任,重新厘清职场诉求,在新公司遇见尊重人格、允许成长的环境,重建了对工作的信任感。
制度变革
王行坤提醒,不能只靠个体疗愈,更需要制度变革。建议建立更透明、健全的员工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法,提高员工的组织化程度,让个体不再孤军奋战。
在职场生态持续变化的今天,创伤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彼此看见、不再独自承受,通过觉察与边界修复自我,共同呼唤更温和、更公平的劳动结构。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一局打掉上百元,羽毛球怎么越吐...08-26
- “嘎酷之乱”:酷派手机的风波与...08-26
- “消费刺客” 退烧背景下,中移动...08-26
- 海底捞开五星酒店:跨界背后的商...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