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首关26亿基金:硬科技投资的“逆周期”布局与上海生态战略
日期:2025-07-17 18:09:48 / 人气:12

今日,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正式亮相,首关规模达26.17亿元,LP阵容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国资及市场化资本。这一动作不仅彰显了硬科技投资领域的热度,更折射出中科创星在行业低谷期的战略定力与生态布局野心。
26亿基金首关:硬科技赛道的“强心剂”
中科创星作为国内专注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早期机构,12年耕耘已积累超130亿元基金管理规模,累计投资超530家企业。此次新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存续期8年,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
LP阵容堪称豪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等国家队及地方国资强势入局,数家市场化资本亦在决策流程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表示,这份信任不仅是对资金的注入,更是对硬科技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战略共识。“越是行业低谷,越要出手”,新基金已紧锣密鼓启动投资工作,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从0到1”原始创新),30%投向成长类项目(“从1到10”熟化应用)。
AI赛道聚焦:贯穿技术迭代的生态布局
新基金的关键词是AI。中科创星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突破点,技术发展呈现超微观、超宏观、超复杂、超极端环境延伸及多学科交叉趋势,一旦突破将呈指数型增长。
自2013年创立起,中科创星便围绕AI构建生态版图:2014年投资光电芯片和半导体,2016年布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8年进军量子计算,2022年押注可控核聚变,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AI+产业”布局。其投资图谱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l Infra等关键环节,明星项目包括智谱AI(大模型“六小虎”中最“硬”的一家,获上海国资10亿元战略投资并冲刺IPO)、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
李浩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对算力需求、成本下降趋势、AGI到来时间等问题尚待深度研究,其中蕴藏颠覆式创新机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中科创星选择此时聚焦AI,正是瞄准技术革命的窗口期。
落子上海:打造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
这是中科创星首次将主基金落地上海。总规模约890亿元的上海国投先导基金(近年创投圈最大活水)出资中科创星,放大倍数达5.2倍,双方将专注早期、前沿、先导产业领域,为人工智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中科创星已在上海悄然构建硬科技创业生态:2024年设立上海办公室,建设首批高质量孵化器,打造“好望角科学沙龙”科创交流平台,累计投资60多个项目,总额数十亿元。其孵化模式分为“超前孵化”(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概念验证)和“深度孵化”(参与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实现PI-IDEA-IP-IPO全过程),7个项目已进入孵化阶段。
李浩认为,上海在人才、平台、资金等要素集聚上的优势显著,围绕AI、量子、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扶持政策精准,有望催生“核爆点”。“人才、平台、资金汇聚,就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
逆周期出手:助力科技创业者穿越低谷
当前创投行业进入新周期,硬科技浪潮兴起,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刚刚开始。李浩透露,今年中科创星投资节奏未变,团队保持一年投资70个左右项目的活跃度。“行业低谷正是科技创业者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时候,我们愿做‘雪中送炭’的人。”
中科创星的目标是打造像热带雨林一样的硬科技生态环境,助力创业者成长为参天大树。正如其所言:“每一个周期的低谷里都孕育着伟大创新的机会,此时此刻正是出手的好时机。”
---
结语
中科创星首关26亿基金,既是硬科技投资信心的体现,也是其逆周期布局与生态战略的深化。从AI赛道聚焦到上海生态构建,中科创星正以长期主义视角,在行业低谷中挖掘颠覆式创新机会,推动中国硬科技产业迈向新高度。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预支式见世面”:中产家庭育儿...07-17
- 中科创星首关26亿基金:硬科技投...07-17
- 山姆下架好丽友派:消费者如何撬...07-17
- 从山姆下架好丽友看:消费者正在...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