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芯片的封装工艺(先进封装篇3:2.5D/3D封装)
日期:2025-05-08 17:42:22 / 人气:5
一、引言
在芯片封装工艺的发展历程中,2.5D/3D封装作为立体封装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推动芯片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2.5D/3D封装的相关技术,包括其发展背景、核心技术如TSV和TGV等,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如硅桥、临时键合和混合键合等,全面展现芯片封装工艺的复杂性和先进性。

二、2.5D/3D封装的发展背景
(一)MCM的基础作用
在2.5D和3D封装之前,多芯片组件(MCM)率先发展起来。MCM是将多个未封装的裸片和其它元器件,组装在同一块多层高密度基板上,通过基板电路进行互连接,然后进行封装。MCM主要针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的裸片,而非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其出发点在于满足高速度、高性能、高可靠和多功能需求,体积和重量并非优先考虑因素。MCM技术难度低、成本低、可靠性高,但集成密度低、时延相对较大,可看作是一种2D集成,它为芯片集成化、堆叠化的趋势奠定了基础。
(二)向更高集成度发展的需求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芯片集成度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MCM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于是基于其发展趋势,更先进的2.5D封装和3D封装应运而生。
三、2.5D/3D封装技术解析
(一)2.5D封装技术
2.5D封装方法通过引入硅中介层(Interposer),并在其上进行电路设计(即RDL),从而实现两个芯片(如内存和CPU、GPU等逻辑芯片)的共同封装,属于横向封装。硅中介层为芯片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中间平台,使得芯片之间的信号传输更加高效和稳定。
(二)3D封装技术
3D封装进一步引入了TSV(硅通孔)技术,在芯片上刻蚀垂直通孔,并填充金属,以此来完成多个晶粒的上下堆叠封装,属于纵向封装。TSV技术使得芯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
(三)2.5D与3D封装的结合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同时采用2.5D和3D封装技术。例如,有1个或多个计算芯片,搭配HBM堆栈,这种封装有时也称为3.5D封装。
四、TSV技术详解
(一)TSV的基本原理
TSV的全称是Through - Silicon - Via(硅通孔,也叫硅穿孔)。在硅中介层上,制作垂直导通孔,并通过铜、钨、多晶硅等导电物质的填充,实现垂直电气互连。在TSV诞生之前,芯片之间的大多数连接都是水平的,而TSV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
(二)TSV的结构组成
在通孔内,由外到内依次为绝缘层、阻挡层、种子层、电镀铜柱(Cu)。
绝缘层:将硅板和填充的导电材料之间进行隔离绝缘,材料通常选用二氧化硅,防止电流泄漏和电子窜扰。
阻挡层:由于铜原子在TSV工艺流程中可能会穿透绝缘层,导致封装器件产品性能的下降甚至失效,所以需要采用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金属材料作为阻挡层,起保护作用。
种子层:同样为铜(Cu),提供Cu晶核,作为后续电镀过程的导电层,为铜的电化学沉积提供起始点。种子层能够确保电流均匀分布,从而实现金属在孔内的均匀填充,提升电镀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铜的粘附性,防止附着力不足而发生分层或剥落。
电镀铜柱:用于信号导通,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孔内填充铜,实现芯片之间的垂直电气连接。
(三)TSV的工艺流程
TSV的构建时间根据具体芯片设计架构来决定,其工艺主要分为先通孔工艺(Via First)、中通孔工艺(Via Middle)和后通孔工艺(Via Last)。
深孔刻蚀及清洗
刻蚀工艺:包括干法刻蚀(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湿法刻蚀、激光打孔、光辅助电化学刻蚀法等。其中,DRIE技术中的Bosch(博世)刻蚀具有更好的深宽比效果,是比较常用的工艺手法。Bosch刻蚀采用六氟化硫(SF₆)和四氟化碳(C₄F₈)这样的电子特气,在刻蚀中,用SF₆等进行刻蚀,用C₄F₈等进行侧壁覆盖,可以实现高深宽比。
清洗要求:刻蚀完成后,要进行清洗,防止电子特气残留。湿法刻蚀采用掩模版与化学腐蚀结合的方式,最常选用的腐蚀溶液是KOH,其能腐蚀硅衬底上不受掩模版保护的位置,进而形成通孔结构,但这种方法所形成的通孔会受到硅片的晶向影响,容易歪,且“顶部宽底部窄”,限制了应用。光辅助电化学刻蚀法(PAECE)适用于刻蚀大于100:1的超大深宽比通孔结构,但刻蚀深度的可控性较弱,仍需改进。激光钻孔法形成的通孔深宽比高,且侧壁基本垂直,但激光局部加热容易对孔壁造成热损伤,降低可靠性。
绝缘层/阻挡层/种子层沉积
通孔刻蚀完成之后,首先沉积绝缘层(二氧化硅),防止电子窜扰(隔离电流泄露)。
然后,沉积阻挡层,帮助后续的铜镀层更好地附着,并且防止电子迁移。
最后,沉积种子层,为后续的电镀过程做准备。
深空填充
填充材料:主要是电镀铜,因为相关工艺比较成熟,且电导率与热导率都比较高。
电镀方法:包括亚保形、保形、超保形以及自底向上电镀法等,不同的方法电镀速率和分布存在差异。
后续处理:电镀后,还要进行退火,释放应力。最后,通过CMP(化学机械抛光)等工艺,把孔口处理好,去除多余的露铜。
(四)TSV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TSV技术在行业中已经属于关键工艺,对于制造高端芯片非常重要,广泛应用于存储器(例如堆叠式DRAM)、处理器、图像传感器等高性能芯片中。
五、TGV技术介绍
(一)TGV的基本原理
除了TSV之外,TGV(through - glass - via,玻璃通孔)也开始崛起。TGV就是在玻璃(高品质硼硅玻璃、石英玻璃)上打孔、填充,实现垂直互联。
(二)玻璃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玻璃的硬度更高,耐高温,热膨胀系数(CTE)低,具备更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信号完整性:在信号完整性方面,玻璃基材具有低介电常数,信号传输时损耗较小,衰减低,信号完整性更好。
绝缘性能:玻璃的绝缘性能出色,无需额外添加绝缘层。
与面板级封装兼容:玻璃中介层与面板级封装(上期说到的FOPLP)兼容,具有低成本实现高密度布线的潜力。
劣势
加工难度:玻璃的蚀刻加工难度相对较大,没有硅基板加工那么容易。
散热性能:玻璃的导热性较差,不利于热量散发。
技术成熟度:玻璃通孔相关技术没有硅处理那么成熟。
(三)TGV的加工流程
TGV和TSV差不多,主要是提前选择合适的玻璃基板,需要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匹配性和电学性能。刻蚀的工艺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微加工法、玻璃回流法、聚焦放电法、光敏玻璃紫外曝光法、激光烧蚀法、激光诱导法等。目前,凭借在机械强度、耐热性、绝缘性和信号传输方面的优势,TGV已经在光通信、射频、微波、微机电系统、微流体器件和三维集成等领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六、硅桥技术解析
(一)硅桥的基本原理
硅桥是在基板上构建的一个薄层的嵌入式硅通道,用于2.5D封装中芯片与芯片之间的互连。硅桥的体积很小,只桥接了芯片之间必要的接口区域,不需要覆盖整个半导体区域。在硅桥占据的区域以外,传统的铜柱技术(copper pillar)可以直接向芯片提供IO、电源和接地信号。
(二)硅桥的特点与应用
硅桥的最突出特点是不需要中介层,也不需要TSV,减少了额外的工艺,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封装良率。Intel主导的2.5D封装技术——EMIB,就是基于硅桥。EMIB使用了多个嵌入式桥接芯片,内嵌至封装基板,实现多个不同制程芯片之间的高效率、高密度互连。
七、临时键合技术
(一)临时键合的背景
临时键合是由晶圆减薄催生的一个工艺流程。晶圆减薄除了可以减小芯片体积之外,还具有增强散热、增强电学性能、提高集成度和降低成本等优势。随着TSV实现了芯片的纵向堆叠,芯片变得越来越厚,为了提高晶圆制造良率、加工精度和封装精度,需要一种临时的支撑方法,于是引入了临时键合。
(二)临时键合与解键合工艺
临时键合:在晶圆背面减薄前,将晶圆转移到一个晶圆载板(载片)上,为其提供强度支撑。
解键合:等到彻底完成减薄及其它背面工艺后,再进行“解键合”。解键合有四种方式,包括机械剥离、湿化学浸泡、热滑移、激光解键合。其中,激光解键合是目前的主流选择,它是使用激光透过玻璃对粘结剂层进行照射,产生热量使粘结剂分解,或者产生能量使化学键断键。
八、混合键合技术解析
(一)混合键合的基本原理
混合键合,又称为直接键合,是3D封装时代逐渐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基于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通过铜 - 铜直接键合与介质键合的协同作用,实现芯片间的高密度垂直互连。这种技术无需传统的铜柱或锡球等Bump凸点结构,可实现小于1微米的超细互连间距连接,互连密度极高,单位面积的I/O端口数量可以提升千倍以上,大幅提升芯片间数据传输带宽。
(二)混合键合的工艺步骤
键合前预处理:晶圆需经过CMP(化学机械抛光)、表面等离子体活化及清洗处理,实现平整洁净且亲水性表面,增加表面结合力。CMP过程还可以减少Cu线路腐蚀和Cu凹陷。
预对准键合:两片晶圆在键合前进行预对准,并在室温下紧密贴合后介质SiO₂上的悬挂键在晶圆间实现桥连,形成SiO₂ - SiO₂间的熔融键合。此时,Cu铜触点之间存在物理接触或凹陷缝隙,未实现完全的金属间键合。
热退火处理:通过后续热退火处理,进行高精度倒装热压,促进了金属Cu的互扩散,形成永久键合。
(三)混合键合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混合键合实现了更薄的晶圆堆叠,让整体架构更加紧凑,不仅有利于提升热管理能力,也优化了电气性能。它支持逻辑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等不同功能单元的垂直堆叠,有利于三维集成,也提升了异构设计的灵活性。在工艺兼容性和成本优化方面,混合键合也有很大的潜力,它可以兼容现有晶圆级制造流程,可与TSV、微凸块等技术结合形成复合封装方案。
九、结论
芯片封装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2.5D/3D封装作为其中的先进技术,涵盖了TSV、TGV、硅桥、临时键合和混合键合等多种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推动了芯片集成度和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前道工艺中挑战摩尔定律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封装来打造更强大的芯片成为了一个重要选项。业界厂家们围绕封装推出了众多技术,这些技术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些基础技术和工艺。未来,芯片半导体工艺还将继续演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小、性能更强大的芯片出现。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沪上阿姨:山东夫妻的奶茶传奇...05-08
- AI搜索风暴:苹果Safari大改版...05-08
- 一文看懂芯片的封装工艺(先进封...05-08
- 为抢特价毕利,年轻人的周末闹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