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到硬刚:旅游老板反击恶意避雷贴的行业觉醒

日期:2025-08-04 16:08:53 / 人气:31


当懒猫旅行创始人在小红书上连发两篇帖子,怒怼发布恶意避雷贴的游客时,旅游业正在发生一场悄然的变革。这位创业 20 年的 "老旅游人" 或许未曾想过,自己会因游客误船后发布的不实言论而情绪失控。但这场看似偶然的冲突,实则是旅游业积怨已久的爆发 —— 当恶意避雷贴从监督工具异化为讹诈武器,当 "顾客永远是对的" 异化为 "顾客可以为所欲为",越来越多的旅游从业者选择撕下 "和气生财" 的面具,用法律和舆论捍卫自身权益。从大理民宿老板起诉游客,到苏州高星酒店发布《拉黑函》,这些 "正面硬刚" 的案例,正在重塑旅游业的生态平衡。
从妥协到反击:硬刚背后的行业困境
旅游老板们的 "集体觉醒",源于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现实。懒猫旅行事件中,游客因自身迟到导致行程作废,却在避雷贴中颠倒黑白,这种行为并非个例。大理民宿案里,游客在享受空调、电热毯的情况下,仍诬陷房间 "四面漏风";苏州酒店的住客则得寸进尺,从免费升房到强行蹭早餐,再到辱骂员工要求减免房费。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忧心的图景:部分游客将 "维权" 异化为 "越权",把旅游从业者当成 "许愿池里的王八",认为只要够强势就能索要超额权益。
这种乱象的滋生,与旅游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旅游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酒旅供给严重过剩,形成了典型的买方市场。在 "流量为王" 的逻辑下,旅游商家往往被迫妥协 —— 哪怕面对无理要求,也倾向于息事宁人。有从业者透露,现在的游客 "要求越来越多,预算越来越低",1 万元预算想享受中东直飞 + 全程高星酒店 + 包车导游的案例屡见不鲜。当合理沟通失效,商家的退让反而助长了贪婪,形成 "越妥协越被动" 的恶性循环。
恶意避雷贴的杀伤力,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 OTA 平台的评价体系下,一条差评可能需要数十条好评才能对冲,直接影响商家的排名和流量。更可怕的是,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让不实言论迅速扩散,轻则损害品牌形象,重则被监管部门列入 "黑名单"。苏州酒店的《拉黑函》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道出了行业的共同焦虑:"我可以死在经营不善上,但绝对不能死在恶意讹诈上。"
规则失衡:评价体系与消费心态的双重扭曲
恶意避雷贴的泛滥,本质上是规则失衡的产物。OTA 平台过度倾斜的评价机制,为这种失衡提供了土壤。为了争夺用户,各大平台纷纷强化 "消费者至上" 的理念,却忽视了对恶意评价的甄别。有民宿老板反映,平台对差评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只要消费者投诉,商家就必须举证自证清白,否则就会被降权处罚。这种 "举证责任倒置" 的逻辑,助长了 "差评勒索" 的风气 —— 有些游客明确表示 "不给优惠就写差评",将平台规则变成了讹诈工具。
消费心态的扭曲则加剧了矛盾。旅游业的低价内卷,让部分消费者形成了 "用低价买超额服务" 的认知偏差。当商家无法满足不合理需求时,他们便会产生被 "欺骗" 的感觉。大理民宿案中的游客,正是因为租车受损后得到协调解决方案,却坚信 "民宿与租车行勾结",这种被害妄想式的心态,折射出部分消费者对旅游从业者的不信任。更有甚者,将旅游服务等同于 "奴仆式服务",要求从业者 "只能服从不能反驳",这种心态的膨胀,让正常的服务关系彻底变味。
值得深思的是,恶意避雷贴正在透支公众的信任。曾经,避雷贴是游客分享真实体验、规避消费陷阱的重要参考,但当越来越多的不实言论混杂其中,其公信力已然大幅下降。懒猫旅行事件中,游客的避雷贴收获上千条批评评论,正是公众对这种乱象的自发纠偏。当 "剧情反转" 成为舆论常态,真正需要被关注的合理诉求,反而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重建平衡:行业自救与规则重塑
旅游老板们的 "正面硬刚",本质上是一场行业自救。大理民宿老板选择起诉,苏州酒店发布《拉黑函》,懒猫旅行创始人公开对峙,这些案例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传递出同一个信号:商家的合法权益同样需要保护。这种反击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 大理民宿案中,游客最终赔偿 5000 元并删除差评;懒猫旅行的品牌形象不仅未受损害,反而因坚守原则收获认可。这些胜利为更多从业者提供了借鉴:面对恶意行为,妥协只会助长歪风,依法维权才是正途。
行业生态的重建,需要多方合力。不少从业者呼吁建立 "双向拉黑机制",让商家也能对恶意消费者说 "不"。这种机制在 OTA 平台已有初步尝试,部分酒店可以标记 "不受欢迎客人",限制其再次预订。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平台需要建立避雷贴的审核机制,对明显失实的言论进行标注或限流,同时为商家提供便捷的回应通道,避免 "一面之词" 主导舆论。
法律法规的完善则是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对恶意评价的界定仍显模糊,维权成本较高。大理民宿老板虽胜诉,但过程耗时耗力,许多中小商家难以承受。未来,若能明确 "恶意评价" 的法律边界,简化维权流程,将有效遏制这种乱象。此外,行业协会可以发挥作用,建立 "不良游客黑名单" 共享机制,让恶意维权者在全行业失去市场。
消费者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交换,既需要商家诚信经营,也需要消费者理性维权。当 "避雷" 变成 "讹诈",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 —— 商家不敢投入提升服务,消费者也难以获得优质体验。只有双方回归理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从懒猫旅行的硬刚到整个行业的觉醒,旅游业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这场蜕变或许会伴随短期的阵痛,但长远来看,它将推动行业从 "劣币驱逐良币" 走向 "良币胜出"。当恶意避雷贴失去市场,当合理维权得到尊重,旅游业才能真正回归 "诗与远方" 的本质,让游客和商家在平等与尊重中实现共赢。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