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梅冲击港交所:从“洗脑广告”到休闲零食龙头的进击之路

日期:2025-04-19 21:16:59 / 人气:27


一、核心数据速览:稳坐果类零食头把交椅
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第一(4.9%),梅类产品第一(7%)。
营收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74亿、13.22亿、16.16亿元,CAGR达17.3%。
净利润提升:同期净利润0.68亿、0.99亿、1.48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5%-36%。
产品结构:梅干零食(60.3%)、梅冻(25.4%)、西梅(13.8%)。
二、成长历程:从“杨幂魔性广告”到多元化破局
品牌崛起(1999-2013)
创始人杨帆从糕点转型青梅零食,2009年成立溜溜果园。
2013年杨幂广告“你没事吧”出圈,奠定国民认知度。
瓶颈期(2016-2018)
营收停滞(8.04亿→8.73亿),净利润连降(0.81亿→0.56亿)。
单一品类依赖:梅类产品占比超92%,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拖累(如2017年青梅减产致毛利率大跌)。
二次增长曲线(2019-2024)
梅冻产品突围:2024年收入4.1亿元(占总营收25.4%),瞄准健康零食趋势。
渠道转型:零售商渠道收入占比从12.9%飙升至50.6%(如山姆定制款“皇梅”)。
三、竞争优势与隐忧
1. 护城河
品类心智占领:梅类零食第一品牌,用户复购率高。
供应链优势:安徽、福建青梅产区自建工厂,稳定上游供应。
渠道深耕:会员店(山姆)、便利店等高毛利渠道占比提升。
2. 潜在风险
竞品围剿: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全品类巨头切入梅类赛道。
原材料波动:梅子、西梅等成本占比近50%,价格波动影响利润。
新品孵化挑战:历史尝试(梅醋、梅酒等)仅梅冻成功,新推软糖“打梅打”待验证。
四、港股IPO意图:募资扩产与全球化
产能扩张:提升梅干、梅冻及配料产能,降低外包依赖。
品牌国际化:拓展日本、东南亚市场,对冲国内竞争压力。
研发投入:加码健康零食(低糖、功能性产品)。
五、行业启示:休闲零食赛道如何破局?
大单品+多元化平衡:溜溜梅以梅类立足,但需持续孵化新爆款(如梅冻)。
渠道变革:从传统商超转向会员店、零食量贩店等高增长渠道。
健康化趋势:减糖、天然成分成为年轻消费者核心诉求。
展望:若港股上市成功,溜溜梅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巩固龙头地位,但需证明其多元化能力与抗风险性。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其新品拓展效率及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

作者: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顺盈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